遵循科学证据的四川高考志愿智能系统 —— 四川高考报考在线考教育平台

重庆三峡学院  --高校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直属 收藏  

  • 所在地:重庆市院校性质:公办

  • 学校隶属: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章程: 大学招生章程

  • 办学类型:学院排名:全国531 综合113

  • 院校特色:--

  • 院校地址:重庆市万州区沙龙路二路780号

  • 招生网址:http://www.sanxiau.edu.cn/

重庆三峡学院创建于1956年,坐落在千年古城移民之都万州。1994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为普通本科院校(教育部代码10643),是三峡库区腹地唯一的一所多科性普通本科院校。2007年,重庆市委、市政府在《关于加快万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渝委发〔2007〕65号)中明确提出,“要把重庆三峡学院逐步建设成为学科特色鲜明、知名度较高的综合性大学”。2010年3月,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新增立项建设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现有龙宝、五桥两个校区,占地1980余亩,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藏书近110万册,电子图书113万余种,仪器设备总值8000余万元。职工近1200人,其中专任教师800余人,教授、副教授400余人,博士、硕士近500人,兼职教授和外籍教师60余人。全日制在校学生13000余人。

学校现设有经济与管理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外国语学院、美术学院、体育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应用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政治法律系、民族学系、生物系、建筑工程系等14个教学院(系)和实验(网络)中心等教学辅助单位,涵盖9个学科门类的38个本科和17个专科专业,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已形成了以文、理为主,工、经、管、法、史、教、农等协调发展的学科结构,以本科教育为主体,高职教育、成人教育和留学生教育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和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紧密围绕重庆市和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优化结构,加大学科专业建设力度。现有重庆市级重点立项建设学科1个,校级重点学科7个。2005年,学校被重庆市学位委员会确定为申请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2008年12月被重庆市学位委员会列为近期立项建设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0年3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被列为新增立项建设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现有重庆市级教学团队2个,教育部财政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重庆市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市级精品课程3门,市级精品建设课程2门,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获重庆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

学校坚持以科研促教学,紧密围绕三峡特色研究展开,现为重庆市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基地,设有三峡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院、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等2个市级市重点人文社科基地,重庆市三峡文化研究会、重庆市三峡移民与经济发展研究会等2个市级学会,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高教研究所、三峡艺术研究所、三峡文化研究所、企业管理与发展研究所、信息与控制研究所、化工与生物研究所、地质灾害研究所和城乡统筹发展研究所等24个校级科研机构。出版有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省级学术刊物《重庆三峡学院学报》。近年来,全校教学科研人员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占40%以上;出版学术专著200余部;被SCI、EI等权威文献检录80余篇;学校先后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项,承担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近600项,科研经费5000多万元。参研项目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三峡库区库岸生态治理”项目研究获得重大突破,被重庆市、国家三建委列为重点攻关项目,产学研项目“三峡库区芦荟产业基地建设和发展”被列为国家“十一五”计划规划项目,蓄电池铅板连铸连扎设备已正式投产,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学校以“成人、成才、成功”教育为统揽,积极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和能力建设,近年来,在校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活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国大学生创业设计等竞赛中获省级以上奖项200余项;学校多次被授予“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国大中专学生自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保护母亲河先进集体”等称号。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毕业生考研上线率位居市属同类高校前列。历届毕业生以其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三峡人”特有的吃苦耐劳精神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文化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注重开放办学,不断加强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现为教育部直属高校东南大学对口支援单位,与国内多所大学及美国侨港大学、乔治亚佩雷米特大学、丹佛社区大学、英国国立考文垂大学、马来西亚科技大学、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南澳大学、日本立命馆等大学建立了互派教师、访问学者和学术交流等合作关系,在美国丹佛社区大学开办了孔子学院并建立了“中国文化体验中心”。

学校始终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特色突出、成效显著,受到了广泛关注,2009年5月21日至23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等国家级主流媒体聚焦学校,对学校围绕国家发展战略、提高办学质量、真诚服务库区的主要经验和做法进行了集中报道。

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了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全国来华留学生保险推广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模范职工之家和重庆市先进基层党组织、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园林式单位、重庆市教育质量管理年先进集体、重庆高校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先进集体、重庆市语言文字示范学校及先进集体、重庆市舆情信息工作先进单位、重庆市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重庆市普通高等教育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国家二级档案目标管理单位、重庆市引进国外智力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

按照重庆市委、市政府对于发展的定位,学校正全面推进与建设综合性大学相关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和新区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向着办库区人民满意的综合性大学的工作目标迈进。到“十二五”末,学校将发展成为适应和带动三峡库区经济社会文化事业全面进步的,学科门类齐全的,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留学生教育协调发展的三峡库区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在信息技术、库区经济、文化、美术、历史、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及治理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引领作用和社会影响力的科技文化研究中心,为库区经济文化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请选择上面的查询条件,以便查询院校历年录取数据。

年份 最低分 线差 平均分 均线差 录取位次 招生计划 备注
 温馨提示:

本系统提供的数据科学精准,与四川省考试院数据严格一致。

高校在公布本校的录取分时,部分数据可能综合了特殊类型招生、加分优惠等因素,请考生注意。

请选择上面的查询条件,点击查询专业录取数据。

招生专业 最低分 平均分 录取位次 平均位次 录取线差 平均线差 录取人数 年份 备注
 温馨提示:

本系统的专业录取数据,来源于四川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数据。因各级教育部门与学校统计、发布专业录取数据的口径不同(部分会将特殊类型招生、艺术特长生、体育特长生等特殊类型考生以及校内优惠加分包含在内),若数据有出入,请以各高校正式公布的专业录取数据为准。

本系统提供的专业查询,按照教育部的本科专业目录分类。因各高校近年来实行学科交叉、大类招生,部分专业未能包含在教育部的专业目录内,使用系统进行专业查询时可能未显示,请考生参考具体院校的专业录取信息。

 共找到 2 个特色专业数据。
专业名称 学科评估 重点学科 卓越 双一流 国家特色
信息与计算科学 国特
食品科学与工程 卓越农林人员
 温馨提示:

本系统提供的专业查询,按照教育部的本科专业目录分类。因各高校近年来实行学科交叉、大类招生,部分专业未能包含在教育部的专业目录内,使用系统进行专业查询时可能未显示,请考生参考具体院校的专业录取信息。

请选择上面的查询条件,以便查询硕博数据。

类别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专业代码 学位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汉语言文字学 050103 学术型硕士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 050104 学术型硕士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 050105 学术型硕士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050106 学术型硕士
工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电路与系统 080902 学术型硕士
工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080904 学术型硕士
工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环境科学 083001 学术型硕士
工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环境工程 083002 学术型硕士
教育学 教育 学科教学(思政) 045102 专业型硕士
教育学 教育 学科教学(语文) 045103 专业型硕士
教育学 教育 学科教学(数学) 045104 专业型硕士
教育学 教育 学科教学(物理) 045105 专业型硕士
教育学 教育 学科教学(化学) 045106 专业型硕士
教育学 教育 学科教学(生物) 045107 专业型硕士
教育学 教育 学科教学(英语) 045108 专业型硕士
教育学 教育 学科教学(体育) 045112 专业型硕士
教育学 教育 学科教学(美术) 045113 专业型硕士
教育学 教育 小学教育 045115 专业型硕士
工学 土木水利 土木水利 085900 专业型硕士
农学 农业 农艺与种业 095131 专业型硕士
农学 农业 食品加工与安全 095135 专业型硕士
农学 农业 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 095136 专业型硕士
农学 农业 农业管理 095137 专业型硕士
农学 农业 农村发展 095138 专业型硕士
管理学 旅游管理 旅游管理 125400 专业型硕士
填报助手
官方微信
028-85196630
返回顶部